让美育浸润青春,以艺术点亮未来

发布时间:2025-06-29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美育浸润,一场关乎成长的“美学革命”在“五育融合”的时代浪潮下,美育不再是“锦上添花”,而是青年全面发展的“刚需”。

教育部《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》提出,要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链条,让美育成为滋养心灵的“无声细雨”和激发创造力的“澎湃动能”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“二三四”实践育人体系,看美育如何赋能青春、艺展风华!


Step.1

“两大融合”

打破边界,激活美育新动能

学科融合:从“单科教学”到“跨界共生”


在西北工业大学,理工科学生通过“艺术史论+科技美学”课程,将航天器的设计灵感融入艺术创作,打造出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作品。

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将“宋韵美学”融入商务礼仪课程,分析亚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精髓,实现职业素养与审美创新的双重提升。


美育不是选修课,是青春必修的“美学代码



校社融合:从“象牙塔”到“大美育生态圈”


徐汇区联动上海交响乐团、博物馆等53家机构,打造“行走的艺术课堂”,年均服务学生超5000人次,让美术馆成为教室,让文物成为教材。

内蒙古与专业院团合作开展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,大学生合唱巡演覆盖全区12个盟市,用歌声传递北疆文化的壮美与深情。


26CA3


Step.2

“三大平台”

构建浸润式美育生态

课程平台:从“选修课”到“终身美育基因”
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240余门美育课程,覆盖7000+学生,毕业前每人至少修读1门艺术课,学期末的联合展演成为校园文化盛事。

西北工业大学构建“1+8+X”课程体系,理工科学生必修《大学美育》,并通过秦腔、京剧等非遗课程厚植文化根基。


23C21

1BDB1


艺展风华

实践平台:从“技能训练”到“生命体验”


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课堂搬至徐渭艺术馆、西湖十景,学生通过“书画临摹+戏剧创编”再现明代文人风骨,年均30余场“文化行走”让美育落地生根。

历城二中打造56人高学历美育教师团队,组建国乐、舞蹈、合唱三大艺术团,学生在国内外赛事中斩获100余项最高奖项。


1EE93




文化平台:从“校园活动”到“精神共富”

上海徐汇区推动“京剧进校园”“民族文化游园会”,开发盘扣、陶艺等10余门非遗课程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”中传承中华文化。

内蒙古开展“剧剧精彩”课本剧展演、“十佳校园歌手”大赛,覆盖1.2万师生,用艺术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
18F07

美育不是选修课,是青春必修的“美学代码


Step.3

“四大维度”

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

普及性:让美育覆盖“每一个角落”

历城区通过随机抽测音乐美术学业质量,确保乡村学校开齐课程,用非遗盘纸、芦苇手工等“黄河主题课”点燃乡村孩子的艺术梦。

系统性:构建“全链条”美育保障

内蒙古成立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,评建23个名师工作室和25个传统文化基地,形成“专家引领—名师带动—骨干辐射”的师资梯队。

创新性:科技与艺术的“双向奔赴”

徐汇区开发“AIGC影音创作家”项目,学生用AI技术复刻古画,在数字课堂中探索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。

文化性:以美育筑牢“精神根基”

五邑大学创作侨乡主题音乐剧《侨批·中国》,用10封家书讲述华侨爱国故事,让红色基因与美育浸润深度融合。


F4D30

“二三四”的育人土壤中,每一颗艺术的种子都能绽放风华。


美育,是一场永不停歇的“向美而行”

从北航的“空天报国”到内蒙古的“北疆文化”,从历城二中的“拔尖人才”到浙江金融的“行走课堂”,“二三四”实践育人体系正以美育之力,塑造着青年学子的精神品格与创造力。未来,让我们继续以美润心、以艺通心,让每一颗青春的种子,在美育的沃土中绽放风华!

美育赋能·艺展风华

● 从课堂到舞台,美育让平凡的日子闪耀艺术的光。

● The End

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艺术学院

友情链接